close

電影名稱: 焦糖人生 Caramel 
上映時間  /  國籍 / 片長 :  2008  /  黎巴嫩 / 96分鐘  
導演 / 演員 : 娜迪拉巴基
  / 娜迪拉巴基 

焦糖人生2.jpg 

在介紹這部片之前,請看過影片的朋友,點進去這個連結看看『導演訪談』,可以更瞭解導演想要透過演員表達什麼喔。

 導演訪談部分片段如下:
Q:為什麼片名要取作《Caramel》(焦糖)? 
A:在中東有個流行的除毛秘方,製作方法是加熱的糖、水及檸檬汁混合熬煮成焦糖,充滿延展性,像極女人間的親密關係。我(導演)嘗試將這個秘方帶到電影裡,熱熱的焦糖,甜中帶鹹、鹹中帶酸,很美味,卻也可能會燒燙自己,宛如女人在生活中面對愛情、家庭、婚姻、青春等種種難解問題。 當我們在美髮沙龍除毛時,那是最赤裸的時刻,幫忙除毛的美容師則看盡了真實的我們。在那個除毛時刻,沒人能說謊、欺騙。漸漸地,在除毛這樣的親密時刻裡,女人與女人開始交心,分享她們的生活、戀愛、害怕、未來計畫等等。 

 針對電影內容,我就不做過多的介紹,畢竟此篇內容是寫心得,不是寫電影介紹。
主體是五個女人,但其實認真論述起來不只五個女人的故事,片中有中東小型女性社會的投影。
美國有慾望城市這般的影集,長時間描述美國女性對男人時尚、性、愛情、友情…等等主題的感受。
亞洲其實也有很多影集想要模仿美版慾望城市,但總是搔不到癢處,只好作罷。
焦糖人生,要說是中東版慾望城市,味道到還沒那麼濃厚,但輪廓到有點相像。

我認為女人與生俱來的敏感度,以及包容度真的比男人更容易融入不同社會文化裡面。戲中每個女人都有無法對家人說出口的『難言之隱』,在那間美髮沙龍裡,彼此之間不用交代自己祖宗十八代歷史,但卻因為幾乎每日每日的相處,所以可以透過小小的一個眼神看出對方的心情,相互安慰。

導演認為:『女人之間比男人有著更多共通點,她們可以湊在一起談論小孩、生活、戀情,不論她是回教徒還是基督徒,不論她相信的是什麼,女人之間濃稠化不開的親密關係,是沒人能離間的,就算有炸彈攻擊也是一樣。我相信這是宇宙間共通的自然定理。 

回想在我們的周遭環境裡,當妳有心事,而且是無法對自己的家人說出口的苦惱,妳第一時間想到是誰能陪陪妳?
如果妳有這樣的一個好友甚至不只是一位好友,能讓妳想起,好好對待彼此,因為那是很珍貴的存在。

如果妳想不到,也無妨,這或許代表你習慣了一個人承擔所有好壞事,這時候我要跟你說聲:『辛苦了,好好的抱抱自己,對自己說聲,妳很堅強。』
但既然妳都能來這裡看到這篇文章了,就不再是一個人了,網路分享也是另類的安全沙龍喔。

焦糖人生1.jpg 

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認為,與其討論片中每個女人的問題,不如好好探討為什麼我們總是常常聽到人們說:『我好寂寞,我好孤單,我的心事該跟誰說?』

其實片中很重要的關鍵是『聽與說』,有人願意聽,也有人願意說。在這年頭,說的人多,聽的人少。

例如:兩位好久不見的好友一見面,誰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對方分享彼此這些年的點點滴滴,妳一言我一語的講講講,就是沒有一個要先聽對方說,於是聚會結束後,還是不知道對方這些年怎麼了?只會覺得喉嚨好乾,然後再次回憶時只會記得這是一場『好吵的聚會阿。』

是不是有那麼一個地方,可以讓妳很放心很信任的分享一些小點滴,即便是網路,即便是每週都去的瑜珈課,即便久久去一次的廟宇(教堂)這些地方都好,說未必是說出什麼,但只要有那麼一個地方,是讓妳覺得安心,放鬆的所在,那就是屬於妳的焦糖世界。

陪伴,信任,安全,聽與說,都是在營造一個環境,苦惱時打電話給生命線1995,或是張老師專線1980
無助時人們也會上教堂,去寺廟參拜,與神對話。當妳擁有一個安全所在時,妳就已經不再是一個人了。

曾經有人問小宜,一個人需要練習嗎? 記得我曾在FB上PO出有關一個人的文章,~好棒的是,我得到好多不同的見解,對於一個人,有人認為是割捨,有人認為是孤單,有人認為是自在… 我好奇想問問大家,對於一個人,你的定義是什麼?

有機會的話,我們在一起好好在我們的電影沙龍裡討論吧。


arrow
arrow

    林小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